笸篮花
我们推着姥姥到院子里散步的时候,她指着一丛鹤立鸡群的花,说这是 pú lán 花。
我用手机扫了一下,发现这是蜀葵(Alcea rosea)。仔细看来,它长得笔直而坚挺,有些甚至比人还高。它那宽大的叶子集中在下部,像张开的手掌。而花瓣和果实,都挂在高挑的枝头上。它的花瓣是鲜艳的粉色,它的果实是扁平的圆盘。
可是我没有查到 pú lán 这两个字怎么写。家里有长辈写下了“簠簋”这两个字,可是它们不读 pú lán,它们读 fǔ guǐ。
转眼到了十月,十一的闲暇给了我重拾这些琐事的机会。我在偶然间发现,如果在搜索“pulan”时加入“方言”二字,就能搜到“笸篮”这个词。但是这个词并不读 pú lán,而是 pǒ lán。下面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线索:
笸(po)篮:小时候经常在各家里见到的,一种竹编的用来盛放剪刀、针线、碎步条等杂物的器具,圆盆形,直径约30多厘米,有的外面还有油漆;关中有的地方读作pulan;
——《陕西人常说的一百字,你能写出几个》
接着搜索“笸篮花”,搜索结果却少得可怜。
焰火
又称“放花”。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。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,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。主要有竿子花、笸篮花、马花、冲天炮、满天星、流星赶月、闹龙宫、火树银花、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,五光十色,绚丽多彩。
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搜索结果,原因在于这篇文章已经被转载到泛滥,以至于无法查证来源了。除此之外只剩以下几处零星的提及了:
……用牛皮纸、白杉纸、皱纹纸、有光纸剪的窗花、炕窑花、窑顶花、纸缸花、笸篮花……
——《华池县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》……这条路两边无数“笸篮花”热情欢迎……
——《感情记忆|避暑龙潭社区之断想》……妈妈在民国年间用最廉价的本贡纸和毛笔画下的母本花样、纸缸花、笸篮花、帽盒花、壁斗花……
——《母亲与窑洞 不该忘记的“中国女红”》我印象最深的是初夏,门前院子和地的交界处,粉色的笸篮花(至今也不知学名)……
——《第1449期【沈秀芳系列散文】我家的老房子(上)》- 以及一部小说。
或许这只是少数人的一种叫法吧。
另外这些搜索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点:就是它们都没有解释笸篮花是什么花。